隨著當今社會國內汽車行業蓬勃發展,汽車數量日益數以倍增,銷量以豐田、本田、大眾為首的合資車輛比比皆是,在一般人的眼里,對于汽車并不復雜,只要操作得當,便可得心應手的駕馭汽車,尤其在汽車保養方面,很多人都對此存在誤區,因為部分新手對汽車的隱藏功能還沒徹底弄明白,以至于不正當的使用縮短了汽車的正常壽命,例如很多人都不懂為何汽車尾部有如此多橫線,后車窗玻璃該不該貼膜,老師傅說出真相,車主:開了十年都不知道
不少車主對車尾玻璃的橫線不了解也不在意,都以為只是一般4S店安裝的裝飾線,所以平常養護的時候時常疏忽,但作為常年跑車的老司機來說,這些橫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講解盡量不要在后窗玻璃貼膜,否則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而網友對此卻各執一詞,那么這些橫線究竟是干什么的呢?
其實這些橫線有兩個較為神器的作用,一是加熱,遇到雨雪潮濕天氣,后窗較容易起霧,以至于通過中控后視鏡看不到后方的交通情況,以至于影響駕駛員的視線,這時候,車主只要按下控制臺的后窗除霧,這些橫線便會加熱做工,很快就可以實現除霜的效果。
屬于個人愛好,喜歡就貼!
汽車一定要貼膜的話:兩側后車窗貼膜即可
汽車貼膜的目的是什么?也許這一問題的答案會很難接受,小范圍統計的答復為:大家貼我也貼。至于到底為什么貼膜以及貼膜是否有必要性,這是大部分汽車用戶都不了解的問題。理論上汽車沒有任何必要貼膜,除非經常滿載可以考慮兩側后車窗貼膜,原因有三點。
透光率要求
前檔≥70%
前車窗與后檔不得影響觀察路況
參考《機動車管理辦法》與《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之規定,實際車窗透光率不做要求的只有五座車的后排與七座車的中后排兩側車窗。其他位置車窗的透光率理論上必須達標,否則在年檢時一定會被要求撕除;因為按照規定前后擋與前排兩側車窗都是用以觀察路況的核心區域,這些位置不允許遮擋也必須能清晰的由內至外的透視。
知識點:汽車玻璃并不是絕對的無色透明,大部分車輛的車窗都會泛出一些淺綠或其他顏色。這些色彩的作用是增加車窗的光線過濾能力,但同時也降低了原車車窗的透光率;簡而言之為原車玻璃充其量有90%以上的透光率,那么車窗黏貼的膜顏色稍微深一些就會超標,而無色車膜似乎沒有任何意義了,這樣評價能接受嗎?
畫蛇添足
載客汽車按照規定會嚴格使用三類玻璃:前檔為雙層夾膠鋼化玻璃,內部含有韌性很高的夾層,可保證承受撞擊力最大且破碎概率最高的前檔不會造成二次損傷。側窗與后檔會使用最普通的鋼化玻璃,或者升級版的區域鋼化玻璃;兩者破碎后都會呈網狀而保證沒有大塊飛濺,區域鋼化玻璃還可以做到破碎后中間區域碎塊較大,保證破碎后仍可以正常觀察兩側道路。
綜上所述,原車玻璃已經有防破裂損傷(爆)、全數過濾紫外線、部分阻擋紅外線的功能。而貼膜的主要作用也是防破碎與過濾紅外線,然而黏貼在車內的車膜在陽光暴曬下會很快達到熱飽和狀態,之后車膜本身就會成為紅外線的輻射源,對于紅外線過濾還有什么意義?至于車內隱私保護實際也是自欺欺人,因為只有后側車窗不要求透光率,但是還不能使用帶有鏡面反光的車膜。
于是在強光的照射下車內仍一覽無余,即使是后側車窗通過近距離利用強光照明(手機LED補光燈即可)到達透視車內。所以車膜的隱私保護實際是個偽功能,除非使用不透明的內部汽車窗簾,否則不可能達到完全不可視的程度。那么在不需要如此保密的前提下,兩側后窗是否需要貼膜也是值得商榷的,如果原車為隱私玻璃那就完全不用考慮了。至于后檔即使貼無色膜也沒有意義,因其電熱儲物導線(絲)容易讓車膜壓敏膠失效,后窗車膜起泡是很正常的現象。
總結:汽車是否需要貼膜相信已經有答案了,不過這還不是最有說服力的答案。感興趣的是車主可以嘗試測試車內的空氣質量,對甲醛、甲苯、TVOC三類物質進行深度測試;新貼膜的汽車基本超標10倍以上,達到數十倍的標準也不用感覺驚奇。要知道甲醛在零下19℃就會沸騰,隨著溫度的升高會逐漸提高揮發能力,之后在數年內緩慢揮發……很多使用多年的汽車仍有接近十倍的超標,對車內空氣質量重視的話可以到第三方機構測一測。
編輯:天和Auto
內容:共享天和MCN頭條號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保留版權保護權利